典型案例——劳务分包 、转包 、内包 、挂靠的合同效力 ,违法的事儿千万别做 !
来源 :法务之家
在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中 ,建筑业农民工劳动纠纷数量占多 ,这很多是因建筑工程中存在劳务分包 、转包 、内包 、挂靠等情况 ,接下来 ,以实例方式进行了归纳 ,仅供参考 。
劳务分包 :合同效力应视情况而定
【案例】
一家公司通过招标方式从一家建设单位承包到楼房建筑工程后 ,将面积约为150㎡的清除基础淤泥的劳务分包给了邱某等12名农民工 。
可当邱某等完成工作任务后 ,公司起初借口尚未从建设单位获取工程款而一再拖延工资 ,后来干脆以其分包劳务未获得建设单位同意 ,属于违法分包 、不具有法律效力为由拒绝支付 。
【点评】
劳务分包并非必然无效 。就承建单位与建筑单位在建筑合同中没有劳务分包的约定或劳务分包没有得到建设单位认可时 ,是否属于违法分包问题 ,应当区别对待 :如果将劳务作业分包给具备资质且在资质条件允许范围内的分包 ,不属于违法分包;如果将劳务作业分包给无资质或虽然有资质但不在资质许可条件范围内的分包 ,属于违法分包 。
与之对应 ,本案所涉清除基础淤泥的劳务 ,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只需通过简单的体力劳动就能完成 ,根本不存在必须具备相应资质的问题 ,因而公司不能拿无效说事儿 。
劳务转包 :任何形式均被法律禁止
【案例】
2017年8月 ,一家公司承包到一项劳务工程后不久便当起了“甩手掌柜” :将之转包给包工头李某 。李某则雇请肖某等17人施工 。
任务完成后 ,李某却携带公司给付的工资逃之夭夭了 。面对肖某等索要工资的请求 ,公司认为其已经付过 ,且其与李某之间的转包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 ,肖某等自然无权向其索要 。
【点评】
的确 ,本案所涉转包合同无效 。转包是指承包人将承包的劳务转让给第三人 ,使第三人实际成为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 ,而分包中的承包人并不退出承包关系 。虽然转包都被法律所禁止 ,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规定 :“建筑施工 、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 ,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 ,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即尽管本案所涉转包合同无效 ,但公司却必须向肖某等人支付工资 。
劳务内包 :劳动者权益受法律保护
【案例】
2017年9月 ,一家建筑公司承包一项劳务工程后 ,以“内部承包”方式交由其内设机构基建部完成 。基建部随之招募了邓某等20名农民工施工 。期间 ,邓某在劳动期间不慎受伤 。当邓某要求给予工伤赔偿时 ,却遭到公司拒绝 ,理由是其与基建部的“内部承包”协议无效 ,其自然无需对基建部的雇佣行为担责 。
【点评】
公司必须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内部承包”又叫“内包” ,是承包人承接劳务工程之后 ,交由其内部职能机构或者部门负责完成的一种经营行为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 ,法人的内设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人格 ,属于法人的一个部分 ,法人对内设机构或分支机构的行为负责 。即内设机构或分支机构和法人属于同一主体 ,内设机构或分支机构的行为视为法人的行为 ,内设机构或分支机构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他人”或“第三人” ,故内包不属于转包 。
与之对应 ,公司自然应当对邓某的工伤承担赔偿责任。
劳务挂靠 :所有方式都属无效行为
【案例】
包工头朱某拉起建筑队后 ,鉴于难于接到活干 ,遂挂靠到一家建筑公司 。2017年11月 ,朱某以该公司名义与一家单位签订了劳务合同 。一个月后 ,朱某雇请的员工邱某因脚手架脱落而受伤 。鉴于朱某拒绝赔偿 ,邱某曾要求公司担责 。但公司认为 ,朱某与其系挂靠关系 ,而挂靠不受法律保护 ,故邱某只能要求朱某担责 。
【点评】
本案所涉劳务挂靠关系无效 。劳务挂靠主要是指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从事劳务活动的行为 。虽然这种行为被法律明令禁止 ,但并不等于本案所涉建筑公司便无需对邱某所受伤害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五)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 ,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 ,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由此可知 ,邱某有权要求本案中被挂靠的这家建筑公司担责 。